尊敬的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督导团各位专家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既是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我县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在此,我谨代表县四大家和全县各族群众,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基本情况
全县辖14个乡镇、121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7323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属省定贫困县,县城海拔3750米。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7所,其中:小学15所、九年制学校1所、初中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955名,其中:小学2749名、初中1206名。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395名,其中:小学304名、初中91名。
我县教育事业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于1998年实现“普初”,2001年实现“扫盲”,2006年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 2009年县政府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今年9月上旬,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经核算,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小学为0.41,初中为0.24,符合国家要求。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州相关要求,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财政拮据、教育基础脆弱等诸多困难,切实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大力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五大行动”,有力推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义务教育统筹推进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创建“美丽、生态、创新、开放、繁荣、小康”新稻城的重要支撑。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调度指挥,研究和解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先后出台《稻城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民族教育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稻城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多次召开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层层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指导创建工作。三是完善创建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定点联系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做到发展规划优先落实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建设用地优先供给教育,引进人才优先安排教育,解决困难优先考虑教育,人员待遇优先落实教师的“六个优先”;充分发挥县人大、县政协对教育的指导、评估和监督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从加强统筹、部门配合、务实有序、督查跟踪、整改问责几个方面强力推进。
(二)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不择不扣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强化经费保障,助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依法实现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逐年提高。2014-2016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较上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6.9 %、23.5%、5.6%,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6.9 %、23.5%、5.5%的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分别增长47.4%、8.8%、4.6%,初中分别增长4.5%、14.7% 、1.4%;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增长2%、4%、12.9%。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均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到了逐年增长。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高于省定标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73万元,安排用于义务教育35万元,占47.95%,高于省定标准。三是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专款专用,使用合理。2014-2016年,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共计698万元,均全部、合理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征收教育费附加419万元(2014年122万元、2015年149万元、2016年148万元),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279万元(2014年81万元、2015年100万元、2016年98万元)。四是按省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2014-2016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237万元,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其中:2014年166万元、2015年18万元、2016年53万元)。
(三)强化硬件建设,确保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0065.28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工程,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改扩建学校15所,迁建学校1所,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项目建筑面积23308.75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2758平方米。实现三个片区小学高段集中办学。筹措资金5200余万元,为17所学校配齐了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和图书,实施了17所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风貌改造及维修、校园安全与明厨亮灶项目建设及城区学校扩容工程,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投入823.2万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16所学校通过教育网全部接入互联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117间,基本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新增电脑500余台,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8间,校园监控17套,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统筹安排,逐年解决”的原则,累计投入2036万元,为17所学校配齐了实验仪器和音体美器材、图书,增添了设备设施。目前,17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四)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教师资源优质均衡
2014年以来,我县通过开展教师多元培训、对口帮扶、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实现师资力量优质配备。一是选拔城区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选拔3名城区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并采取举办优秀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使城区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农村学校得到有效推广和发展。二是新补充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2014以来,我县共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8名,全部优先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和学科不配套的困难。三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任教机制。建立了“校对校”和“师对师”定点帮扶、青年教师赴农村学校服务、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和城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制度。2014年至今,共有104名教师、13名校长进行了交流,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力量均衡,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师培师训经费90万元,采用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州级培训、做好县级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成人高考、开展校本研修等方式,全面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提升学历和业务素质。五是实行待遇倾斜留人制度。每年安排62万元专项经费,设立农村教师边远补贴;每年划拨50万元,建立教师教学质量奖励制度;近三年投入3000余万元,修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92套,为12所农村学校配置了电脑、办公座椅等设施设备。农村教师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切实提高,保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五)强化教育民生,确保教育机会公平均等
坚持教育公平原则,采取切实举措,全面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是开展集中办学探索,促进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探索建立了“3+3”或“6+3”集中办学模式,并通过校际间的结对帮扶,实现了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寄宿制教育和双语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城区学校开设了小学植入式和初中录播式教育模式,实现了与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范围。2014年以来,保障42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在送“三残”儿童少年到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积极开展“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点工作,全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四是落实贫困学生入学保障。结合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由“两免一补”扩大到“三免一补”,建立了教育扶贫基金,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负担,保障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五是落实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举措。全面摸排各中小学校贫困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情况,建立关爱联席会议制度,为关爱行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强化内涵发展,确保特色办学水平提升
围绕“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打造特色”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一是科学制定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指导各中小学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分年度的阶段性目标,开展学校特色建设。二是实施特色办学过程督导评估。根据学校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对学校实施特色办学专项督查和过程性评估,指导和督促学校落实特色办学理念,逐步凸显办学特色。三是开展专题性培训活动。通过组织校长到县内外特色发展成果突出学校现场参观和开展专题培训、交流等形式,增强校长开展学校特色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成功创建州级寄宿制标准化示范学校4所,州级校风示范学校3所。
(七)强化教育管理,确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尊重个性、发掘潜力、提升素质”的区域教育追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新型课堂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二是坚持立德树人理念。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创建”、“ 爱国主义教育读书”、“三爱三节”等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艺术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各学校还定期组织春秋两季运动会和校级艺术展演活动。四是构筑校园安全防线。积极推进校园平安建设,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学校安全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完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方案,坚持每周两跑应急演练;建立教育保险制度,校方责任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加大人防、技防防范措施力度,在规模大的学校配齐专职保安和防护设施,成立护校队,加强日常巡控,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音体美、科学、英语、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不足是我县义务教育的短板。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把薄弱学校改造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做好县城学校扩容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在国家、省、州和县级培训力度,提升校本培训质量,加强与对口援建和对口帮扶学校的对接,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专家教师赴县开展每年一期的专题培训;依托稻城县援藏教育帮扶培训项目,积极协调泸州市,开展好全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三年提升工程培训活动,学习优质教育理念,推行先进管理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做好教师编制动态管理、统筹城乡教师配置,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继续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将优秀校长、教师资源更多地服务于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三是扩大实施集中办学。推广应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成果,探索集中办学、教研协作等多种模式的作用,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近年来稻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工作还任重道远。恳请各位为稻城教育会诊把脉,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对待,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整改落实,努力做到不放过一个问题,不降低一项标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向基本均衡、高位均衡迈进,努力办出让全县人民满意的教育。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