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副主席,各位领导: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力打好深度贫困县“摘帽”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万钢副主席及一行的各位领导不辞辛劳,亲临我县视察指导工作,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激励!借此机会,就我县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及扶贫概况
稻城位于甘孜州南部,地处川滇两省三州五县交界之地,幅员面积7323平方公里,全县辖14个乡镇121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总人口3.3万,2014年6月审定贫困村55个、贫困户1268户、贫困人口5614人,贫困发生率为20.25%(2017年动态管理后有贫困村55个、贫困户1266户、贫困人口5520人),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全县耕地5.2万亩、林地631.1万亩、草地6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83%,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稻城是甘孜州第四高城,县城所在地海拔3750米,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垂直高差超过4000米,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地貌结构孕育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北部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南部亚丁风景区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是“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核心区,也是潜在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紧抓国家、省、州系列政策机遇,准确把握发展态势,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四大战略,坚持以“旅游产业驱动、投资扩张拉动、消费引导推动、脱贫奔康联动”为发展引擎,坚定不移走“旅游全域化、城乡特色化、产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之路,全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四大战略,切实抓好“脱贫奔康、产业培育、交通攻坚、城乡提升、生态建设、依法治理、创新开放、党的建设”八大重点任务,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创新开放、繁荣小康”新稻城。预计,2018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8万元,同比增4.7%;实现工业增加值1231万元,同比增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131万元,同比增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6万元,同比增13.6%;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57万元,同比增4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5923万元,同比减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5元,同比增9.0%;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元,同比增11.5%;接待国内外游客68.97万人次,同比增55.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92万元,同比增55.2%。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硬指标全部达标,目前正在开展县级自查初验。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全县立足生态优势、资源禀赋,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思路,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坚持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路径,以22个专项扶贫和6个重点专项工作为载体,以机制体系建设和攻坚纪律落实为保障,加力推动剩余145户524人脱贫、27个贫困村退出和深度贫困县“摘帽”各项工作。
一是精细部署促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全县贫困“面广、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的县情实际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脱贫难度大”的阶段性特征,直面问题、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方案》,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面推动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今年,我县更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对照脱贫标准,坚持“缺啥补啥”原则,全面剖析问题短板、精准调整帮扶措施,精细制定《2018年脱贫攻坚“摘帽”实施方案》《22个专项扶贫摘帽年实施方案》以及6个重点专项方案和2个保障方案,并统筹整合资金2.06亿元,全力推进“1+22+6+2”稻城方案落地落实,对标补齐贫困县“摘帽”各类短板。同时,全面落实“突出党建引领,抓实就业创业、产业培育、四级联创‘三大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132稻城脱贫攻坚实践。
二是精心组织强保障。组织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凝聚脱贫攻坚共识共为。突出党建引领,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体系和机制,组建“县级指挥部、乡镇作战室、村级作战队、农户作战点”四级攻坚体系,调整增配贫困村、非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主任助理,实现县级帮扶部门50%力量下沉蹲点乡村,实行“无会日”制度,推动形成“千名干部下基层、出谋出力助脱贫”的攻坚合力。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和帮扶单位包村、结对认亲干部包户”的全覆盖帮扶工作机制,落实“县级联系领导、乡(镇)、帮扶单位、村两委、农户”具体责任,分类分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压实工作责任。以扶贫领域作风整治为抓手,结合县“摘帽”要求,印发《稻城县脱贫攻坚纪律保障实施方案》,制定“五个严禁”和“四个一律”制度,切实严明脱贫攻坚工作纪律;建立县委巡察、人大和政协高规格巡回督导、目标督查办常规督查、帮扶办定期检查、攻坚办业务指导和暗访督查6套督查检查机制,全力推进工作落地落实。推行“半月工作早知道、周报月会、双月督查、现场考评”四项措施,促进工作稳步推进;推行“一卡一袋一体系”工作法,强化痕迹管理,做到阳光扶贫。
三是精准发力抓落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对标“户六有、村五有、乡三有”的脱贫退出“摘帽”标准,大力实施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1+8活动阵地、路、水、电、通信网络、住房、广播电视、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提升提质工程,夯实脱贫“摘帽”硬件基础。同时,同步实施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和非贫困户政策帮扶,破解“悬崖效应”,共享“阳光雨露”。对照县“摘帽”标准,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达标率实现两个100%,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在基建开展收尾和办理事项进驻工作。对照村“退出”标准,55个贫困村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均实现100%达标,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对照户“脱贫”标准,综合运用“免、补、助、奖、贷、救”方式,实现基础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国家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县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新农合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实现“两个100%”,县域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严格控制在5%以内;1266户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均全部达标。
四是精选良方促增收。一方面,以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拓市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千亩良种畜禽养殖补贴,种植黑青稞1.2万亩、中药材2200亩、紫薯5100亩、高产油菜2730亩;建成500头规模藏香猪仔猪供应基地2个、5000羽藏香鸡孵化基地2个、村级扶贫加工车间6个、产业园区1个,1个田园综合体已初具雏形。1266户贫困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均可超过3600元的脱贫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公益性(类)岗位安置1361人(其中贫困群众1244人);季节性务工转移就业1902人(其中贫困群众321人),涉旅企业用工1263人(其中贫困群众568人);通过种养产业解决9525人(其中贫困群众2134);自主创业59户带动就业431人(其中贫困群众64人),确保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就业。
五是精心引导增动力。编制工作指导手册和贫困户收支、政策到户、退出指标三个明白卡,全覆盖开办乡镇“机关夜校”、村“农民夜校”和“掌上学校”,常态开展“政策、法纪、习惯、风气、感恩、自尊”六大教育,着力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增强群众感恩意识和脱贫内生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四好村”创建、“四好户”评选、“四好村民”评比等活动,进一步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现已创建县级“四好村”51个、州级“四好村”30个、省级“四好村”10个,正在申报省、州级“四好村”41个。
六是持续用功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盯住关键要害,对照县、村、户脱贫标准,深入全县14个乡(镇)、55个贫困村、1266户贫困户全覆盖开展督查和验靶自查,同时延伸开展非贫困村、户抽样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逐一落实整改,对标补齐“摘帽”短板,切实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二)旅游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县依托全省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精准脱贫”模式,创新“旅游+”载体,不断构建旅游扶贫体系,完善旅游扶贫载体,旅游扶贫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确立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将旅游扶贫作为扶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品围绕品牌建、村镇围绕线路串、产业围绕要素调、业态围绕市场兴”的统筹城乡、覆盖全境、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开发模式,重点鼓励和支持贫困村、贫困人口通过从事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特产品及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以及旅游服务等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编制完成《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子山景区规划》《黑海景区开发规划》《村落廊道建设规划》及涉及城镇、村落、行业专项等一系列配套规划,逐步形成“1+N”规划体系,基本实现全域规划目标。同时,制定出台《旅游专项扶贫实施方案》《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意见》《全域旅游推进方案》等文件,指导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三是完善发展基础。积极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改善道路、市政、通讯、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同步完善旅游厕所、标示标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海子山、石河公园、红草地、黑海等次级景区景点初具规模,色拉乡村旅游综合体、然央田园综合体和所冲旅游体验区、吉乙、龙古、自龙等旅游扶贫示范村逐步成型;“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县”“特色旅游小镇”“旅游扶贫示范村”“示范点位”四级联创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亚丁引领、多点多极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四是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酒店民居管理制度、星级民居评定标准、地接社评定标准,成立民居协会、旅行社协会等行业协会,全县宾馆、酒店及民居接待户达到247家,旅游接待床位达2.5万张,成立地接社7家,组建运业公司3家,停车位达7130个;加快旅游特色商品开发,金银饰品、亚丁藏陶、旋木产品等特色商品和农副土特产品逐步上市;开展烹饪技术、旅游服务、群众演艺、接待礼仪等技能培训,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完成智慧旅游规划,建立并推广旅游服务网站和稻城旅游公共微信平台,为公众提供旅游咨询、投诉等服务;旅游综合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民居、酒店以及其它旅游接待点的商业行为和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是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建立产业扶持资金特惠共享机制、景区资源收益普惠共享机制,出台民居接待贷款贴息等办法,引导群众通过“房屋出租、民居接待、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资产,使旅游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另一方面,立足稻城亚丁文化旅游品牌,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农林牧与旅游相结合,建成观光农业基地8个、稻亚路林旅融合产业带1个,并积极推进多个乡村旅游体验点建设,促进农业、林业、牧业、生态、产业、旅游的有机融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增收致富。
(三)科技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牢牢把握完善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支撑产业、提升能力的科技扶贫主攻方向,坚持以科技示范为抓手,围绕种养业,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能力,助力实现脱贫目标。
一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扶贫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省州县联动方式,在确保每个脱贫村都有科技元素的前提下,重点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基地5个、科技示范户187户(165户来至贫困村)
二是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内容,组建了贫困村科技服务团队,面向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专家服务的科技平台基本建成。
三是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征集省级“三区”科技人才8名组成科技扶贫团,着力开展技术指导和对口帮扶。以“三区人才”计划为抓手,与对口帮扶村签订帮扶协议,为群众开展技术服务、培育发展产业。
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着力科技技术成果转化,以不断提高农牧产业科技技术含量,持续抓好科技培训和宣传工作。今年成立科技宣传工作组,已在全县田间地头、草原牧场开展科技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培训56场次,4900余人次参加培训。
(三)科协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不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干群众科学素质不断增强。
一是常态化推进科普工作。近年来我县科普宣传从最初的普通宣传栏、发放资料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触摸式电子阅览屏、LED大屏,科普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并相序组织开展了“4.26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科学、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科技扶贫”科普“八进”等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今年,成功承办了科技流动馆巡展和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吸引全县1.5万人次前往观看和体验。
二是精心实施“科普惠农兴村” 计划。全力推进“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户、科普示范点”的打造,择优发展具备一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协会5个,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实用科技成果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
三、恳请关注事项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稻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差、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恳请万钢副主席关心、关注并帮助呼吁解决。
一是关于提高类区待遇方面的问题。我县县城海拔为3750米,平均海拔4203米,是甘孜州四大高城之一,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2%,空气干燥,紫外线辐射强,人居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干部职工患高原性疾病较为普遍,健康状况较差。经相关科研机构对我县海拔、土被系数、水资源适宜度、人生气候指数等方面的量化评估,我县艰苦边远程度略低于色达县、略高于理塘县。但在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时,石渠、色达、理塘划为六类区,稻城则划为五类区,人才引进难,稳定难。我县虽多次申报提高类区,但始终未得到解决。恳请王副主席及一行的各位领导帮助呼吁,将我县纳入六类区,切实提高干部待遇,提振队伍士气,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是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旅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下,北部理亚路、亚赤路、仁亚路以及亚丁机场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但南部通道建设滞后,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还未真正形成。同时,县境内公路建设等级低、通达条件差、通行能力不足,与全域旅游发展需求仍有一些差距。对此,恳请王副主席及一行的各位领导帮助呼吁,请求加快建设国道549线(稻城至九龙段)项目;实施亚三路(亚丁至三江口路段)稻城段提标改造工程,提升建设标准及通行能力。
三是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我县属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的海子山、亚丁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703平方公里(其中:亚丁1457.5平方公里、海子山1245.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7%,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保护和修复治理的难度极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更加重大。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投入,强化植树造林和草原沙化、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治理工作。恳请王副主席及一行的各位领导帮助呼吁,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让稻城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
衷心感谢万钢副主席及一行各位领导对稻城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